我通常很少看別人轉錄的學者寫的文章,因為我知道看了也不會有什麼收穫,那種文章多半就是把它所學所記的東西加一加,寫成一篇又臭又長的廢話,我這邊又要重申一句老話,當你引用句子的時候請想清楚!

這兩天看盧梭的一本小冊子,坦白說我覺得他寫的怪怪的,開頭是有關世界史的部份,不過我覺他是自我臆測的比較多,但在參考的價值上,有一套他的思路可以去學習,這點我是很欣賞的。大多數的學者喜歡玩邏輯,大概這就是學院派使他們唯一能夠用來嘗試創作的方法了吧?

以前我曾經看過某些人寫的考古題答案,答不對題,問的和答的完全不一樣,假如一個人能多花點功夫在思考問題上面,可能是八比二的時間吧,思考問題的時間要多於寫答案的時間,他們或許可以寫下比較深入的答案,這點類似我昨天寫的那篇《走路》,請大家好好思考那篇文章的內涵,我說過了,那會對你的人生產生巨大的改變。

就像人生的意義一樣,到底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我怎麼看到有人寫說是在問人生的目的?這兩者真的等價嗎?而後面的推論感覺很不連貫,有些還可以有些實在不行,而我個人很懶的寫這樣一篇文,人生的意義,這一點我很久以前的文章似乎有提過,而我在重申於一個部份,那就是問題本身有時比答案更為重要,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比起你依職能懷抱著這份問題活著可能還要來的更為重要。在這方面也許我像一個不可知論者,但我永遠知道那不可知論者想要表達的那種精神上的尊重,對於言語的尊重,而雖然我認為言語本身有其缺陷和不完備,但對於一個能夠理解這種言語不完備的人而言,言語已然完備了,這點也請大家好好想想。

昨天偶然看到盧梭說,到底擁有是什麼?不禁讓我在看到某文章內容有說到關於一些想法觀念的部份,那段話是說:想想自己擁有什麼。同樣的我又發現這段話其中的曖昧不清,其中提到擁有,這作者真的知道擁有是什麼嗎?

言語的不完備,是來自於數學中的一個理論,而這提及了公理的不完備,我認為,公理的不完備導致了言語的不完備,而言語的不完備來自言語公理的話,那麼人本身就能補足這不完備的,所以我說對於一個能體會這不完備的人來說,不完備幾乎是不存在的,這樣各位是否能了解,到底言語的問題在哪裡?這跟人本身有什麼關係了嗎?

很久以前提過,人一直無法理解他人,越是長大,越是無法體貼別人或是理解別人,這就是我們自己的問題,究竟是人都是自私,還是大家都自私害怕受傷呢?盧梭說:再偉大的教育家也無法教育不想受教的人民。同樣的,再清楚的言詞也無法讓不能理解的人所理解,希望大家都能理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oudd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