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並不會很想改變別人,以前或許會,但現在並不怎麼會,而我所謂的改變也不是很具體的改變,而是讓對方認清自己,能夠以更高的角度去看待自己而已。

表達能力不好,實在是很困難,特別是當自己使用的辭彙與大家相同,卻有更多的附加涵義,如果要解釋清楚,那又是非常長的長篇大論,當我試著讓對方能改去改變自己時,這種困擾是絕對不會少的。

對方可能會說,我幹麻改,我現在好好的。或是,覺得人本來就不用去改變別人,顧好自己就好了。或是,我不想改。

只是我並沒有想讓他們改變,而只是讓他們成為他們自己而已。

或許可能有人會說,人不會是自己所不是的人。這話其實非常正確,但以某種角度來說,這其實指的並不是一種非常態的是或不是的狀態,而是人本身的一切,即是其所是的那一切,人已經是他們所是的樣子,但問題是說,這不代表人們不受到過去的影響或是一些非自願性的誘發。

怎麼說才好呢?人從小長大,其實就是一直在生活中學習各種事情,而也會受到生活的影響,有種各種的情境點。遇到情境點時,會有各種情緒產生,就好像受過事故的人,在類似的事情發生時,會有強烈的恐懼與焦慮,這是創傷症候群,就是一種情境焦慮。一個人的情緒大致上都是觸發回憶的緣故,只有少部分是直接當下的影響,一個人擺脫不了這些東西的話,就很難在真正的意義上是其所是。

但如果這樣講是可信可確的話,豈不是沒有任何一種其所是的絕對樣貌嗎?

這個講法也是可以的,但這也會導引到一個更好的想法中,那就是既然你不是一種常態的固定,也表示你根本沒有任何一個可以稱之為真正、永遠的你,因此你可以選擇變的更好,你也更沒有理由堅持自我了,不是嗎?

當然還有第三條道路,與以上兩種講法不同,而是捨棄講法的不為。如同六祖慧能講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但這又是更高身的境界,因為你將成為超越自己的存在,這種超越性會永恆持續的存在,超越性將會存在於自身中,而不是以超越的意義來看的,而是以超越的性質來存在的,是一種特色與質,而不是一種現象。

改變其實不是一種自我喪失,而是一種自我的重新確認,唯有對自己重新經過確認,才能說那是你對自我的把握,而經歷過這段確認之後,你才會逐步的成為你自己,或者該說,覺察出自己。

不過,依舊不是一種具體的變化,只是以結果來說,是改變了,而且是自願和自然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oudd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