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標題也可以改為,為什麼SOP總是失敗?

有習慣的人,或許會感受到可以為某些行為作出適當的SOP,就像筆者當年曾經跟小學弟學妹們講過,我上課都沒在聽課。結果造成老師不小的困擾,後來深感抱歉,就不再講這方面的東西。當年回母校講述自己準備考試的心得,其實筆者當年盛氣凌人,當然不把老師教的放眼裡,自己有一套學習的軌跡,雖然現在看來未必很好,反而漏洞百出,但筆者非常嚴格實踐了當時的想法,因此有不錯的成果,但這一套方法是不是適合用在別人身上就不得而知了。

我把這稱為人性的不純混合物。

所謂的SOP,屬於身外之物,這些是行為的準則,比方說,筆者之後的文章會提及“絕對不要複習”,但這是有個前提在的,也就是不要存著僥倖的心情,去面對這一次的學習,而是想著好像現在這時間花下去,絕對不能浪費,一定要有所回收,但也要適可而止,不能打亂進度,因此在學習的深度和廣度上,時間的掌握就佔了非常重要的部分。

再講下去就離題了,我想表達的是,我提出的SOP,可能會造成他人的誤解,或是錯誤地執行。非常可能會有人認為那我就不要復習了,或是自以為這一次的學習很認真很用力,下一次可以不用復習了。這都是因為內心的懶惰所致,用我提出的建議找藉口去躲避。換句話說,當你實作著某項SOP,就要特別注意有沒有混進你內心的不純物,這不該出現的人性的弱點,如果不知不覺跑到你的行為裡面去,就會造成不可預料的問題。

內心的不純物,其實也跟中庸是相呼應的。

之前有篇文章講到,人世間沒有所謂的中庸,事情的一個大趨勢其實是眾多極端互相角力下的結果,看起來平淡無奇的狀態,其實是眾多的妥協所得出的解答,也因此,在有限的時間內不可能有自覺地同時具備學習的深度和廣度,太求深,就會花去許多時間,就無法得到廣度,但只求廣,又流於膚淺。學思難併存,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就是這樣的道理。

在做事時,一定要注意內心的不純物,『吾日三省吾身』,自我的反思有助於你抓出內心的不純物,但總在反思的話,正事又無法做了,難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oudd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