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已經出爐,坦白說,我對此不予置評,
我沒看過他的書,而我本身會想在此討論他,只是因為一個很
簡單的理由,空虛。

我看到一堆討論站和資訊交流平台出現了這號人物,讓我想起
當年我接觸《靈山》這本書的經過,同樣的,諾貝爾獎的光環
讓作家充滿了光采,但卻失去了真實和樸素,這種真實和樸素
是雙向的,是他本身給予人的真實和樸素,以及我們看待他時
能夠掌握的真實和樸素。

過多的讚譽,我想對於獲獎者是正常的,但是獲獎者本身並不
代表他是如此兀立雞群,僅僅只是他有他的特色,但是大量的
文章和報導都是衝著他而來,好像他是如此的特別有深度,好
像他得獎是理所當然的,而原本不關心他的人都關心他起來了
,每一個人的私人空間或多或少都會發現他轉錄有關這位得獎
者的文章,但這些人本身可能並沒有看過他的書,在我的感覺
,有點過於沽名釣譽,我不喜歡這樣的風潮,就像我當年是過
了很久才去看高行健的《靈山》一樣,是當我心中對該書的厭
惡褪色到某種程度後,才願意去看看,這本被鎂光燈閃鑠的發
黃的書,即使如此,我認為一位作家的深度是必然的,如果他
能被叫作作家的話。

雖然有許多能執筆寫作的人,也有許多能大發利市的作家,但
如果只是根據他寫出的書能否賣錢而忽略他書中的深度就隨便
賦予作家之名也是太過草率,我記得我看過一本書,講到說一
本雖說是膚淺的書,但如果可以讓原本不看書的人去看書也是
很好的,但我並不認同如此,書並不能給予人太多的東西,我
不相信書真的能給予人很多的東西,我也不相信這種換個角度
看事情的觀點,因為他們都忽略了十分重要的事情,所有的角
度能呈現的都是過於理性的視野,卻忘了人類心中的傾向和人
性,我說過這樣的話,但那些能執筆寫作的人卻都太過膚淺,
也許他們比下的人性栩栩如生,但在我看來都是死板板的劇情
對話,因為思考有關人的事情時不會自然的想到人性的作用,
那麼幹麻期望他們有能耐思考人性在事情發展的過程中起到的
作用呢?

說很實在的事情,帕慕克是很棒的作家,但是跟他一樣好的有
沒有呢?把所有的焦點集中在帕慕克上,那麼是否能藉這個氣
氛去介紹更多跟他一樣好或是比他更好的作家呢?這樣比起一
位帕慕克,是否更能讓我們所知的文壇更熱鬧一點?人往往喜
歡趕風潮,卻忘了風潮也能帶領更多風潮,可以介紹其他入圍
的偉大作家,藉此也可以帶出更久的風潮。

但這些都不是重點,而是人心死亡在層次的差異上,不僅是顯
而易見的地位,還包括深不可見的心靈層次,我們空靈的眼神
應當更銳利的看向更加深沉的夜空和內心,而不是看著一群人
胡說八道的垃圾文章,有多少人滿足於看看介紹帕慕克的文章
而不是讀他的書?或是讀了之後發現根本就讀不下去因此對於
閱讀的興致又熄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oudd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