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看到有人講他自己如何選書,我以為這種主題很多人都寫過了,只是他的選書方式令我噴飯,個人覺得很不可思議,比方說,作者三觀要正確,通常一本書的作者很難會告訴你他三觀正不正確吧?假設他寫小說,那他會介紹他的三觀嗎?假設他寫食譜,他開宗明義會介紹他的三觀嗎?我想這都不會。三觀正不正確從來都不是重點,內容值不值得看才是寫書的重點。

或者我也來講我如何選書,或者說我不選什麼書,我想這比較有趣。

我拿到一本書,我會先來看看他的章節目錄,先找一章的名稱我會有興趣的來讀讀看,假設一本書的目錄裡面沒有任何一節是你想看的,那大概也不需要買,除非他是經典名著。

然後我會讀這一章,看看內容是否有交代主題,並且引申出更多的內容,一個具體的實例是,有一次我拿起一本書,某章主題是講如何跳出框架(或之類的,總之跟框架有關),內容是作者講他的小故事,講到一間公司不跳出框架的話會如何吃虧,看到末段,故事終於說完,以聊聊幾行結尾,告訴大家公司一定要跳出框架,於是我默默的把書放回去。

假設你是男生,假設你曾經當過兵,一定看過奮鬥月刊,每個月的第一則故事我當時都有看,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文章的題目和內容的第一段完全相符,然後第一段的第一句就是該文唯一的重點,其他都是多餘的,假設你讀書的時候多留意標題、小標題,然後看看內容和標題是有相符,或者有關,更甚者是有足夠的引申,憑藉對此的判斷,你大概可以知道這本書值不值得買,像上一段我說的那本書,唯一我比較感興趣的一章,充滿廢話,所以我不會去買(聽說衝著作者名氣,這本書預購的狀況非常好,這也是我抱著很高期待在書局拿起來拜讀的原因)。

理想的書本內容是,你大概有兩三成需要思考玩味,這是最能刺激自己的書,相反地,內容很好懂,這種刺激性就小,如果你拿起書來看,看了一陣子,你也不知道想從這本書裡面獲得什麼,這也不值得買。一本好的書,即使你本身沒有疑慮、沒有所求,它也能激起你的求知慾,能讓你想獲得一些什麼,能刺激你去想一些什麼,再次者,至少你抱著某種疑問而來,然後該書能回答你的疑問,如果你有疑問,但書無法回答,或者你沒有疑問,看了書也僅僅只是看過去,而你又想看點書,這種書也不值得買。

另外一點是,很多商業書,或者其他一些領域的書,假設打開目錄,他也沒有什麼令人意外的標題,甚至全是陳腔濫調的標題,比方說,是許多不同的熱門書講過的主題,這種多半僅僅只是大雜燴,也不會有什麼幫助。假設你想選本書來看,最好要找自己想看的,或者是看了之後會想讓你看的,不然真的太浪費時間,因為好書太多,時間太少。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選書
    全站熱搜

    cloudd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