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主要是批評引用錯誤,可能有人會覺得我很無聊,但連我這種幾乎記不住人名和他說過的話的人都知道那是牛頓說的,我以前是個根本不記定理名稱的人,要不是後來被人酸很大,我才強迫自己把每個定理的名稱都慢慢記下來,也會去寫說這是誰誰誰講的。
如果以閱讀量來說,其實我不算是很大,因為我這人屬於寫書的而非看書的,基本上只要給我一間小房間附衛浴,裡面只要有一張簡單的桌子和一張好椅子,外加無限供應的橡皮擦以及白紙,再附一隻自動鉛筆,壞了還可以給我換新的,那麼其實你要把我關在裡面幾十年都無妨,出來後大概就是幾千萬字跑不掉了。
以上是我的一個妄想,那是我對於全新思考以及寫作的夢想,這也是我此生很想實現的夢想之一。然而我不是要寫什麼小說或故事,可能是寫一大堆哲學數學物理有的沒的的重新建構,尋找根源,自行推演導論一切,盡情享受思考的樂趣和探索根源的快樂。
那問我需不需要書?可能要幾本,不用多,大概幾本就夠我去玩味和找新東西了。
Grothendieck說過:我不是來讀書的,我是來寫書的!
一直到現在,我都在朝這個目標邁進,唯有讓自己的思考擁有足夠的開放性和嚴謹性才有可能在舊的東西中激盪出新的,也才可能建構出全新的東西。
其實這很神奇,就像蓋房子一樣,你請專家蓋是很方便,就好像用看書去汲取知識,但如果你自己動手蓋,就好像你自己重新去寫那本書,你會有更不一樣的獲得!不過後者是很累人的,更何況要這樣做的話你必須先建立自己的思考才行。
讀書讀人讀天地,萬象雖異道法同。
有時候我是很無聊,看到一個錯誤就覺得很好玩一定要講一下,但其實我不是很在乎錯誤的人,如果說這個錯誤並不影響到該是物的價值的話。但如果通篇文章都不知所云,但這不代表我看不懂文章,我是只文章內容一點意義都沒有的話,記沒有點出問題之起因,也沒點出問題之性質,更沒提供問題之解答,那麼不論寫的多好,都沒有意義。
那篇講害怕閱讀的人,問題之起因是他害怕那些人表現出的優越感,問題之性質是人性的一種自大自卑的作用,問題之解答他並沒講,其實通篇看下來,我覺得只是說那些閱讀量大然後喜歡頭頭是道去講話的人會讓別人自慚形愧,不過幹麻因此自卑呢?自卑的人會看到對方的自大,不論對方是有表現出來還是沒有,他們將看到自己心靈之中的幻覺。
不過,不論事實是怎樣,閱讀已經是夠少人會去進行的動作了,雖然看起來那人在閱讀,但在閱讀的定義下真正發生的閱讀卻是少的可憐。就好像十幾萬高中生,假設至少有五萬人這個時間在看書,那真正有讓讀書閱讀的事時發生的人可能只有一兩千人或是一兩百人而已。然後這些人之中正在進行品質良好的閱讀的人可能又更加稀少了。
不管怎樣,當你覺得自己的努力很不錯但是你獲得的成果不佳時,除了運氣之外,你要花更多時間去反省自己。畢竟運氣這玩意你得拜託神明施捨,自身的問題是自己可以努力去解決的,所以我很感謝一路以來給我建議與批評的師長朋友,多虧他們才有今天的我,雖然目前還沒法讓他們與有榮焉,或許有一天能夠吧?希望能啦。
- Aug 28 Thu 2008 14:16
喃喃自語-隨記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