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文章純屬個人心得,請勿挑奇怪的毛病或大作文章,若要討論希望可以在合理的範圍討論之。

常有人說國術屬花拳繡腿,打不贏拳擊或是自由搏擊一類,我想這是有原因的。也有人說國術打起來也不像電影那樣,或是打起來不似國術,看不出所以然,我認為這也是有原因的。

比方說國術中的套路,如果有練過的人,老師或許會教,這個招式怎麼用,然而,你可能忽略,這個招式就是在某些情況下使用的事實。比方說對方這樣出拳時就用這招。但拳擊呢?泰拳呢?先講拳擊好了,拳擊裡面最基本的就是兩個左刺拳,當作試探或是量測距離,然後一個右直拳,這樣的連續出拳是一種主動的攻擊,在兩方還在刺探時,左刺拳是常常用的。然而國術不是,「這一招是在這種情況下用的」。

假如我們把打鬥中的過程給理論化,我先舉一種分類好了,主動進攻時,首先要到自己能有效打擊對方的距離,然後攻擊,打破對方的架式讓對方不穩,再繼續追擊,直到打倒對方。注意到了嗎?假如說國術中的某個招式要放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是在打破對方的架式這個部分,你也可以看作是打破對方的攻擊,而不是主動的出擊。假如是拳擊中的刺拳或直拳呢?那就可以在一開始的進攻中用來拉近對方和自己的距離,屬於長距離時用來進攻的武器。

像是電影中的打法,在幾個招式連續出擊的中間,其實是非常久的,這就足夠拳擊手作好幾個快速的連續攻擊,有興趣可以參考《破壞之王》裡面拳擊主將對抗斷水流大師兄時用的連續攻擊,非常的快速,如果像電影一樣用招式在那邊出,很可能早就被打死了。

也就是說,國術不是這樣用的了?

看過《葉問》的人,或許知道詠春拳是屬於動作小又綿密的快拳,今天如果是超接近戰且上對上拳擊,可能可以取得壓倒性勝利,畢竟此時拳擊一些動作可能出不來,要注意到這邊我忽略了兩方選手實力的差距和臨場發揮的狀況。

像是阿里和豬木的爛仗,雖然如此,豬木採取的方式卻也無法讓阿里有效的打倒對方,儘管阿里的實力非同小可,但是對手沒有進到拳擊手有效的打擊位置時,拳擊技巧也無法發生效用。這時要用寢技嗎?不,阿里並不會寢技。

換句話說,假如兩方有一定的距離,除非練國術的傢伙真的會凌空勁這種詭異的東西,不如是無法打倒對方的,在拉近距離到自己能發揮的距離這段過程,練國術的人如果沒有像是拳擊手有效的快速刺拳,或是跆拳道選手的漂亮長距離腳踢,那就真的很難在各種距離上搶得先機,進而拉近距離。反之,如果限定兩方只能在某種腿擊能有效打擊的距離進行戰鬥,那麼除了讓練十二路壇腿的國術選手來和跆拳道選手打,不然很難有勝算。

我們平常讀書的考試,是用來檢驗我們讀書學習的效果如何,同樣的,格鬥賽也是。比方說空手道的格鬥賽,就不會規定說寢技是有效的,除非該空手道組織有教寢技,而是會以該組織所教的內容,以能夠判斷學生在該組織內所學的招式之熟練度為準的方式來規定規則與有效打擊點,比方說跆拳道比賽就不會強調手部攻擊,會以各種腿部攻擊要求的打擊點來判斷勝負。雖然如此,為了求勝和自身實力之間,就產生了矛盾,這也是運動型格鬥和真實打鬥之間的差異,過度強調符合規則的運動型格鬥常常就會無法應付真實環境下的打鬥。

假設今天兩方在一定距離下打鬥,是對手部攻擊有效的距離,使用形意拳的選手如果只用崩拳躦拳去對上拳擊手的話,除非掌握住一瞬間的破綻給予對方致命的一擊,不然很難應付拳擊手快速怒濤般的攻勢。同樣的,各種武術的高手去打另一種武術,也會受到極大的限制,就好像柔術冠軍立刻去挑戰空手道比賽,一定無法獲勝一樣,除非進行過特訓。

而以上就是國術中的套路在打鬥中所占的位置。

國術中又有所謂的勁,用勁的打擊,便能有效的打倒對方,此時也不用特定的招式去進行攻擊,而這就是拳理的部分,甚至可以說,東方某些武術中強調的拳理,似乎很少見於西式武術之中,但西式武術的優點,就是容易上手。比方說拳擊,就提供了很完整的進攻方式到打到對方的過程,當然進入寢技,可以學習巴西柔術這點來彌補,在腳部的攻擊,可以用泰拳剛猛的中近距離踢擊或是跆拳道的長中距離攻擊來彌補。但卻少有提及拳理。

雖然拳理我個人的理解,也許不夠完整,但大致上可以說是,一套戰鬥的心得,還包括在發力上面用來打擊的應敵心得。國術中有發力的練習,也可以說是一種發勁的方式,養出勁之後,然後熟練,便可以在舉手頭足之間發揮威力打擊對手,這邊我沒要神化中國武術,但中國武術的發力,算是一種不同於西式武術的發力方式,而這也是某些傳說流傳下來的原因,在一些更精簡的動作下,大動作的畜力就不如小動作來的快狠準。

不是很了解的東西我就先提到這邊。

很多人看了電影被誤導,以為中國武術打起來就是那樣,但看過套路後,然後實際在打鬥中使用的話,又不是這樣,我想情況就是因為類似上述那些理由。

中國武術能不能用呢?假如說不配合上各種其他武術的打法,就很難在一整套打鬥流程中取得上風。就好像絕火的屠龍破骨一樣,是一套完整的摧毀對方架式到打倒對方的連續。然而,也許補完的關鍵就在於拳理上的要求,雖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猜想,希望哪天有人能證明或反証之。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louddeep 的頭像
clouddeep

學.思

cloudd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