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社會認為不要挑工作,有得做就做,這可以說是老一輩的父母親一貫的想法,害怕自己小孩挑工作失業,在這樣的景氣中,這或許是一個好想法,但這是立場的不同所造成的落差。

小孩認為自己長大了,自己有自主的能力,這點姑且不論,小孩會認為工作是自己的事情,父母親要自己不要挑工作,但是工作又不是他們在做,是自己在做,當然要找自己喜歡的工作作。這就是父母和小孩觀念上的落差,一個認為有工作就好,另一方是直接面對工作的人,有工作跟工作內容是什麼,兩者是不同的,這就是一個問題。

這世上有很多立場不同造成的問題。立場的不同,造成面對的問題點也不同,兩方無法體會對方面對的問題時,就會產生口角,在情緒一起來的時候,更不可能設身處地位對方的處境著想,這也是許多爭吵的起因。

或許類比到男女也是一樣的,但這不是這篇文章主要的重點。

時代變了,記得幾年前看到財經雜誌說,台灣年輕人只想開咖啡廳,他們數落這種年輕人心中沒有大志向的狀況,結果到了今年,開咖啡廳或許還真的是個不錯的想法,時代變得多快呢?以前都會說要累積年資,某個領域工作的年資,但實際上一看,很多時候是徒勞無功的累積,因為你大概不可能換工作,或是很快在海嘯中被炒魷魚,你的年資連讓你在原單位服務的能力都沒有了,年資真的那麼重要嗎?

最近風行出國打工,筆者聽到出國打工的人還真的不少,年輕女生很多,像是澳洲,端個盤子都傳說時薪四百多,這價碼比筆者現在的工作的時薪還高上兩三倍啊,賺個兩三年就有一筆小錢可以做點小生意,你說這樣的工作划不划算?

台灣幾大名校,台清交成政中央,理工科的畢業之後還能去科技園區找頭路,這些人也是主要想去累積年資的一夥人,因為起薪還不錯,三四萬,當然比一般的普羅大眾好多了,學力差一點的呢?可能只有兩萬多,逼近基本薪資,你說這樣的新鮮人不想去國外打工嗎?試點手氣也好。運氣好端個一年盤子回國就百萬了,何樂不為?名校生畢竟是少數,更何況其中許多人不是理工科系的,畢業出來只有兩三萬,南部更難找工作,北部房租又貴,你說怎麼過活?

事實上,名校出身的人也越來越多去考公職了。他們認為那麼辛苦也無法大富大貴,那我寧可下班有時間陪家人,發展自己的興趣也好。投身公職考試的人名校的不乏其數,少子化造成博士生學界就業不易,業界也不需要那麼多博士生,他們當然會想投入公職考試之中,這樣的趨勢不會減弱,事實上教育和社會就業的部分可以說是完全失敗,但真正的失敗在於社會現狀,沒有良好就業市場,市面上盡是低薪的工作,低薪還要加班還要責任制,這就算只是流言都已經深深影響了許多人,如果有人統計公職補習班的成長數量,我想應該會十分的嚇人。

教育面有沒有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

如果我們換個角度來看,到底社會需要什麼人才,那你很快會發現,事實上,絕大多數的工作甚至是你所認為的研發職缺,都不需要多麼厲害的人才,名校碩士畢我想絕對勝任,不過到底這類型的職務有多少,我不是很清楚,是不是真的粥多僧少,至少目前看來,不至於。在此我要強調的是,就算你去人力銀行網站上看,某些知名大企業還是有掛出許多地職缺萬年不下架,那也不代表真的缺這些人力,就算這些真的是空缺好了,那麼也不至於說有多到需要跟教育界喊話說你們都沒有培養我們需要的人才,因為數量太少了。

但事實上教育一直都是沒有變化的。從最早的希望人人都能讀大學,發現社會無法消化這麼多大學生,最後是少子化影響國高中大學的運作,但這其實是完全和社會狀態環環相扣的。更重要的是,現今年輕人的心態,在快速消費電子產品的浪潮下,專注力會下降,觀念也和傳統的會有很大落差,變的追求立即興的快樂與刺激,因為生活中充滿了眾多吸引目光的要素,皆因廠商刺激購買與消費的目的而致。

工作條件是否越來越差?

就業市場沒有變化,廠商二十年如一日,沒有轉型與改變,利多商品早已被歐美把持,本土無法支持新的品牌建立,我想就業市場與其說變差,不如說是恢復原狀,只是薪資停滯不動,顯得惡劣。目前由於資本無法和廠商比較,小型創業應該會越來越多,這是一個趨勢,也顯得就業市場的不友善。

最後我想說的是,新踏入職場的人,對於職場的反應,是不能夠從他們的抗壓性或是人格教育來評斷的,他們認為這是好的就業市場,或是壞的就業市場,那就是他們對於工作環境的想法與感受,不需要更深入地去探討他們的心態,也不需要去批評他們的心態,就業本來就是你情我願,自然市場會隨著人變化,未來會怎樣,誰知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oudd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