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一個我自創的字,就別管了。

有些書勾憶起我早年的記憶,海浪這樣來,有前浪有後浪,前浪滾滾流來,
只可惜,很快的在沙灘上意興闌珊停止前趨,只剩小小的浪花在我的腳底板
,如果我靠近一點,我就可以感覺到更大的後浪,後浪和前浪似乎不一樣,
但在我看來是一樣的。

浪花在海面上都很雷同,一陣過來又一陣過去,遠遠的看來只是白色的線段
,白色的線段中間是藍色的海水,雖然前浪後浪是不同時間到達岸邊的,同
樣的時間下是出現在不同地方的,在我們沒有理由說這兩個浪是一樣的情況
下,我們依舊在每次到海邊時,看到極為類似的浪,好像他從未消失過一樣
,但其實他們是已經消逝在岸邊,每個浪都不一樣,但是每個浪也只有那短
暫的存在,如此的相似如此的短暫,如果我們為了某一個浪花嘆息,那我們
必定得趕快離開岸邊,因為永遠都會有下一個浪,下下一個浪。

浪花不停息,人卻也不停息。雖然比起浪花的短暫人是比較漫長的,短暫的
我們欣賞更短暫的浪花,但其實我們也跟浪花並無二至。

以前的我一直以為這是沒來由的無聊思想,只是沒想到這會是好幾代的哲學
家們,曾經思考過的問題。那就是,存在於現在的我們,也總有一天會消失
,一切的一切都將被時間的洪流給沖走,我們什麼都不剩下,好像我們從未
停留過這世間,如果人生將是如此的虛無,擁有智慧去見證這一切的人類到
底有什麼意義?人生的存在為了什麼?我們走過的腳印都將不見,我們遇到
的一切也不可能永久,我眼前見證的此情此景也不可能永存,如此短暫的人
生,我不能見證在我死後發生的事,這讓我感到害怕這讓我感到害怕,我在
於此地,我無法在於彼處,既然我不能在比處又為何讓我在此地?我為什麼
會在這裡?就如同我的意志為何會選擇此地?為何會在這個身軀裡?

這是好久以前我的想法啊,我還記得這些事,我獲得的答案或許和其他的哲
學家不同‧甚至,我也想把我的問題拿去問他們。人對於本身的存在總是在
每個當下的瞬間去選擇自我本身的存在,也因此人是孤獨的,我說的孤獨,
是一種狀態,被棄置被捨棄的狀態,而不是心態,那或許我們應該叫做寂寞


就以我這文提到的海浪來說好了。海浪於那一瞬間在人們心中留下了記憶,
但他還是消失了,消失後不會在出現,即使再出現一次海浪,也不是原先那
個海浪了,我們看著不是讓我們感傷的海浪感傷,雖然是不同的海浪但給我
們的感覺卻大同小異,海浪的可取代性是那麼的高,那人呢?

我們在很久之後沒遇到我們以前的朋友,其實,他們也了,當你再次遇到他
們時他們也不是你以前認識的人了,這樣的變化我們或許無法察覺,但就如
海浪一樣,我們以為每個海浪都是相同的,但其實都是不同的,只是海浪看
起來都一樣。人也是的,外表可能看起來還是一樣,但是內在已經改變,改
變的如此迅速,我們只能感受到外在的變化卻沒法察覺他們內心微妙的變化
,我們從我們自我的本身去體驗我們本身相對於他人的存在,以我們自我的
互動去理解他們的本質,卻無法真正理解那種難以想像的感變,有時會發現
,原先無話不談的好友卻已經沒話可講了,這就是差異所在,本質的改變是
不能否認的,即使外在依舊。

有機會再把其他的東西講清楚。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louddeep 的頭像
clouddeep

學.思

cloudd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