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是不知道標題要怎麼寫。
現在教各位一些方法,讓自己進步。但也許我前就教過了,但這次算是精華版,大不了就是以後會在增添一些新的東西,不過這次的主題是用書來解開人生困境。
對於讀書或是學習感到困惑的人,感覺自己總是無法進不,苦思甚久,一無所獲,這時該怎麼辦呢?各位可以看看《大學》,很短,認真看一下,幾頁而已,反正旁邊還有翻譯,這邊大概算是古人對於讀書的一種心理準備和建設,非常全面和完整,真可惜現在都沒人強調,反而寫一堆無聊的書。
如果想要進階一點,可以看看孔子的論語,找一些有關讀書的部分,全部抄下來想一想,對於進步是很有幫助的,其中的東西都是直接而且重要的,都是學習的心態的提點。而你有一定的境界之後,可以把論語當中其他的部分當作是讀書的參考。比如說有一段是講到善與人交,但是長久下來相處卻不是有失禮儀的,這一段運用在讀書上的話,就是雖然這個章節你看過一次獲兩次了,但你第三次看的時候還是要規規矩矩、仔仔細細的去讀去思考,如此每一遍都能有所獲,也才能有所獲得。
更利害一點的人就要去找老子的道德經看一看,光是能把第一章的第一句實行,就非常不容易了。道可道非常道,就是道理如果可以被說出來,那就不是真正的道理了。換句話說,文字終究很難完全表達清楚,但這邊各位可能會覺得,你沒法講清楚那表示你不會啊,但是這個就不能夠這樣講了,因為如果每一件事情都能講到百分之百的話,那麼誰會不懂呢?但就是因為我們再怎麼去表達也不能百分之百,一樣事物本身就有其概念存在,而嘗試讓他人理解概念就是表達的目的,但畢竟是理解,理解也意味著要他人自己的努力,就像你不管怎麼用文字描述劉德華的長相,但我們腦中就是無法想到劉德華的臉,但你一說是劉德華你就會知道那張臉是怎樣的樣子,這就是概念和文字之間的連結,但不代表你不能表達清楚是因為太難表達清楚,也可能是你不懂不明白,要切記這一點。
當然,也可以看看西方哲學家的一些書,不用看很深的,可以看看一些評論,像是羅素的書,或是叔本華論文集之類的書,那種洞察力和思想的精華遠超過現今大部分的書,愛智比愛作者更重要,作者無智那你只是浪費時間,正如因為網路竄紅的小說家寫的文章就當作是寶的那些讀者一樣,明明空洞無物也能看的那麼高興。
當自己的判斷力到了一定層級之後,應該能對自己所接觸過的媒介能很快的作出判斷,希望各位能盡量少浪費時間,也多從古人的書中尋找答案,有時候你會發現,你想問的問題人家三千年以前就已經回答過了。
- Nov 15 Thu 2007 11:40
看書解困境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