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看到教育部最近推出科學班,直接從高中培養基礎科學人才,真是令人啼笑皆非,我連評價都快寫不下去了。

首先,從高中開始把學生定位,用意何在?現在的學生真的知道自己要做啥嗎?就算知道好了,我們可以來看看現在科學界的一種潮流,跨領域。

很多新的東西,都是從不同領域去做結合,在不同的領域找到新的結合,現在已經不是完全專注在一個領域之中就能做出成就的時代了。有興趣的學生,應該在許多領域中有所涉獵,然後找出自己最能發揮的領域。科學之路,不是只有物理數學和化學,心理學、哲學、社會學、人類學等等,還有非常多的領域都是可以發揮的地方。

更何況,藉由固定的評量和淘汰壓力,很難讓正在培養該領域能力的學生感受到快樂,很可能只會產生更多的壓力,要知道大陸以前辦的天才班,最後的下場是什麼?美國以前為了和蘇聯競爭,提升中學生課業的難度,最後有什麼結果。學校應該是一個題供學生學習的地方,老師要根據學生的需要提供他們資訊和建議,讓他們自由的發展,然後讓評量入學的方式更加具有挑選性,更難讓適當的人進去。

從以前到現在,教育制度就從來沒有取得莫大的成功過,尤其是在一個觀念嚴重扭曲的地方,開闢更多的管道,只是讓某些人得利,最後只會淪為人性爭戰的戰場。

好,回到主題,將學生從很早就給予定位,這不是一種反其道而行的辦法嗎?反觀國外著名大學,不是正在採行不分系所、讓新生自由修課的方案嗎?結果我國從高中就開始採用嚴格定位的方式,反觀國內著名的大學,也正在實行一些初步的不分院系的方案,這道行成很大的落差,學生的壓力越來越大,必須要很早的去理解各種入學管道,然後在某一個管道失敗後,要盡快進入下一個管道,就好像推甄失敗,就要趕快準備指考,反而造成更大的壓力,不知道這樣的用意何在?

對於已經脫離這種愚蠢教育體系的我們而言,充其量是作壁上觀,但對於那些正在求學的學生而言,越來越複雜的眾多管道,以及日新月異的草案變化,教綱年年修,課本年年改,管道年年增,倒看不出來輕鬆了哪裡?方便了哪裡?大人的空想、幻想、異想是越來越嚴重,反而比學生更加不切實際,難到成了大人,就完全失去了思考能力嗎?台灣的教育,或許真的是失敗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oudd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