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年最火紅的名詞,大概就是禮貌了吧。

這個令人感到熟悉,卻又很少出現的名詞,隨著這一次的事件再度令人有了新鮮感。如果小時候有學過公民與道德,大概會聽過禮貌這一個名詞,但隨著年紀漸增,禮貌也被淡忘,好像披上泛黃的外衣放在鋪滿灰塵的相本裡面。

其實我很不習慣,因為這是一個很突然出現的名詞,從來沒有被人關心過,但卻突然變得很重要,如果對於新聞長期有關注的人,此時應該都會眉頭一皺,發現案情並不單純。

每天都可以看到某個官員、立委無理的言行,也會看到酒駕的人撞死人卻假借身體不適拒絕道歉。沒人說他們沒禮貌,而且怎麼說怎麼怪。這次的事件也給我一樣的感受,我可能沒有聚焦在到底在爭什麼問題,也不像某些比較關心社會狀況的人是那樣,我比較感到不舒服的地方是在於,這個單詞本身特殊的狀況。

很少會在新聞上看到禮貌,很少會有人把這個名詞具體地給提出來,這個名詞感覺不適合於所有地方,又感覺適用於所有地方,但這個名詞真正的問題在你的立場,以及你觀察到的立場,而這些微的不同就會讓你發現許多微妙的歧異點。

我先不探新聞媒體獎的禮貌。一般人講到這件事情,就會說學生沒禮貌,這大概是因為對長輩不尊敬,可是同樣身為長輩的人裡面,也有不值得尊敬的人,長年進出監獄的六十歲毒蟲值得尊敬嗎?因為酗酒賭博長期家暴導致妻離子散孤苦無依的五六十歲老人值得尊敬嗎?如果這些你以個案一詞帶過,那為何對於這個教育部長的個案你會把他視作一般的長輩呢?

最有禮貌的“伶走嘛”立委說過,要去注意當下為什麼生氣,生氣的理由是什麼,當然不是因為她是立委所以才可以隨便生氣和罵人的噢,是因為當下有個情境。

一般人講的禮貌,比較像是小學公民與道德裡面講的那種,而且講得也很開心,就好像終於有什麼議題可以來插一嘴了。

那某些人講到禮貌,就是偏於分析的立場,他們認為這件事情出於一方沒禮貌,一方說謊。這可能是最有理性的一種結論了,可惜還是有問題,問題在哪呢?問題在于這番話被媒體報出來了。

大家都搞錯了,那位學生沒有被DPP操作,而是大家被媒體操作了,媒體要大家認為他沒禮貌,大家也乖乖說出來了,媒體也快快樂樂地剪輯了,於是就變成:你看,大家都說你沒禮貌。最蠢和最怪的地方在於大家都乖乖都講出禮貌這個詞,好像生怕自己忘掉它似的,可能心中是有發現癥結點在哪,只是說不清楚,沒法把問題給清楚表達出來。

或許至少有一個人其實是想這樣說的:這件事情的問題在於,學生沒禮貌,再來是部長說謊,最後是媒體操控。可是一但講了第一句話,大家都不會聽到第二句話了,第三句話就更不用說了。讓人覺得不舒服的地方或許在於這種理性上的正確性,跟現實生活中受到的操控,兩者是有抵觸的,現實生活中媒體要你講的是沒禮貌,來,大家一起丟他石頭,但你明知邏輯上是如何,卻對於無法傳達自己真正的想法給大眾感到焦慮,這就是詭異的地方。

大家不知道有沒有寫過作文,起承轉合,一篇文章寫完後不論你怎麼想,他就是那樣了,你只能讀下去,媒體來了漂亮的起承轉合,他們要的禮貌只是作文的結尾。把壟斷議題給終結在學生沒禮貌上面。這就很像以前我高中老師講過的,課不能教太難,要顧到百分之八十的學生。

大家的程度會反應在新聞的內容上。簡單說,台灣民眾平均的理解能力,大概就是談談禮貌的程度罷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louddeep 的頭像
    clouddeep

    學.思

    cloudd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