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有很多奇怪的新聞,諸如像是背著老婆偷歡、罵人髒話或動手打人的人,對於備詢最關心學生的教育部長,多所批評。他們認為道德淪喪,或是學生沒禮貌,諸如此類的。

我也記得立委諸公在立法院打群架的畫面,那是小時候每天晨間中午新聞中不可缺少的段子,沒看到的話,就好像乾吃白飯一樣無味,我們這一代的人,也許是七年級生,從來都沒在新聞上看到道德復活的場面,比起道德死而復生的可能性,我們可能更相信耶穌曾經死而復生。

一路走來,我不敢說我有資格站出來說那些人罪大惡極,但也不覺得那些台面上的人物夠資格說學生道德淪喪,但為什麼會這樣子,其實,這也多虧大家公民道德學得好,只要看到不禮貌之類的詞彙,反應就會很大,比老鼠看到貓的反應還大。

抱怨歸抱怨,事實上講到什麼道德淪喪,就只是個謊話罷了,打打泥巴仗,搓搓湯圓就沒事了,我想如果這種手段還能成功,那台灣人就太笨了,是吧?

對於外界風風雨雨,我們的理想性,道德操守,事實上是由家庭去支撐的,不論在外面多麼不高興,受到現實多少折磨,回到家依然能修復自己心中的理想與操守,至少某種程度上是做得到的,家庭的重要性,不僅僅是遮風避雨的安全港,還是心靈的庇護所,保護心靈裡面某種東西不受傷害,我認為家庭的存在,是孕育新世代的希望的地方,雖然不是每個家庭都能做到,但如果真的有什麼新的希望,那一個是出自于某個家庭。

最糟糕的父母,莫過於灌輸小孩外界現實觀念的父母。如果說連在家裡面都無法孕育小小的理想,父母只能一味地讓小孩去接受社會的殘酷,完全無法讓小孩能擁有希望,培育出自己的理想,那就不可能誕生出能改變社會的新世代。如果說母親的子宮孕育的是家庭的新生命,那家庭就是孕育社會的新生命的子宮。

但這也不表示家庭應該讓小孩飄飄然不切實際。何謂健全的小孩?健全的小孩應該能夠有自己的理想,並且為了理想能去承受外界殘酷的打擊,也就是說,家庭應該讓小孩有能夠面對社會現實的毅力,而不是讓小孩成為一個單純的社會現象,所謂的三姑六婆,比起具體的“人性”的存在,更接近於一種社會現象,就好像風和雨一樣的存在,那只是一種結果,一種呈現,一種存在,跟路邊的石頭一樣的存在,沒有更多和更少的價值,就只是存在。

家庭對於人,是一種保護,古代流傳到現在的許多傳統節日,就是提醒人對家庭的重視,到了現代社會,因為交通工具的便利,剝奪了人類更多的時間,將人從家庭之中剝離出來,產生了矛盾性,這可能是一種警訊,萬一家庭不復存在,對於下一代心靈上的影響是非常嚴重的。

在此我不會堅持家庭的存在和小孩子心理狀態有堅固的直接關聯,但一定有很強的正相關。可以看看那些學生,如果沒有一個健康的家庭作為支撐,其實是很難每天起床後還能夠勇敢去面對那些道德淪喪的人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oudd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