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遵循過去世界各經濟大國發展的軌跡,以製造出口業為主,最早期是以傳統產品像是塑料或化工製品為出口,後期在政府的支持下轉型成立許多科技型園區,從而創造出科技新貴的名詞,帶動了台灣的發展,富裕了工作的人口,這也是因為當時競爭環境少,技術門檻還算高,資金取得不易的情況下,政府大力的支持才能讓這個產業做起來。

事實上,現在的大環境已不同以往,科技推陳出新,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韓國政府大力支持三星和LG等大企業,強大的垂直整合實力、超低的生產成本以及卓越的生產技術,已經遠遠勝過單打獨鬥的台灣企業了,其實台灣能與之對抗的科技業還只剩下台積電了,但那也只是以代工的部分來說。

我們身邊就有一個強大的高成長市場,中國,從過往十年的外銷出口,經由經濟危機轉化成內需市場,這將會對於經濟面主要集中在出口中國的國家造成莫大的打擊,更何況中國市場較為封閉,政策面又支持國內企業,假設未來中國內部扶持成功,這大概會是短期內就會成真的事實,在歐美需求沒有成長的情況下,長期來看,台灣電子業的出口必然會逐漸減少。除非歐美市場恢復消費力道,或是中國市場仍需大量有生產於台灣之零部件的產品,否則這真的不容易。

再回頭來看鴻海吧。之前讀到一篇有意思的文章,講到鴻海的2011年營收突破三兆,是台灣第一,但稅後淨利是八百億,輸給營收四千億的稅後淨利一千億的台積電。

毛利太低啦!

三兆的確是很驚人的數字,大部分也是靠著蘋果的訂單,但是長期來看,鴻海花在併購的金額將會不斷激增,最近入股夏普,傳聞可能跟蘋果一起進攻智慧型電視市場,這倒是不錯的,可是併購畢竟是大數字,三兆才淨賺八百億,這...?為了長期都能爭取到訂單,到底還要併購及入股多少間企業?但是鴻海這種大公司是不可能倒的,這點倒是可以安心,畢竟他掌握太多地區的財富來源了,頂多就像是蒙古帝國一樣,最差就是各立為王,各自為政。

再講到台積,目前帶著全台灣最當強的氣勢,君臨台灣的科技業王者之座,當年的第二名如今安在?或許該說,還好,當年沒讓他來掌管台積電嗎?

事實上台灣過去許多重要的後起之秀,像是LED或是design house,慢慢會發現不做代工不行了,經圓代工好賺啊,研發,要有錢去燒。今天台灣研發最重要的問題,筆者提出我個人的看法,就是錢不夠。現在的科技日新月異,以前一個新的世代可以拖五年,但後來必須要三年、一年、甚至是半年的在縮短中,而台灣的design house是不是有足夠好的人才?或是能勝過美國超高薪聘請的優異人才的開發速度?為了加速設計新產品,只靠台灣人才大概不夠吧?要拿錢吸引世界級人才大概也不可能,所以就很難競爭了。不過這是一些比較小的公司,幸運的話還可以往代工去轉型,當年園區也是台積電,現在也是台積電,感嘆,繞了一圈終究回到原點。

不過台灣比較大的IC設計業,聯發科,日子過得也還算不錯啊。近期朝著大陸白牌手機發展,只是大陸白牌手機何其多,我為何一定要理你台灣企業?老子把你的人才全挖過來,靠著國家扶持的財力,長期來看我也不知道聯發科的狀況,但是我認為不會再大起了。

講到這邊我想表達的是,科技業有一天也會變成大家眼中的傳產,而且我認為是在你我都可預見的將來,我們會親眼目睹,筆者個人很相信這一點,筆者小時候是聽著科技新貴的傳說長大的,長大後踏進去,發現已經不貴了,沒股票了,我們公司廠長買車都要貸款才能買了,這轉變才二十年光景,未來的速度只會更快,現在最火紅都已經是公職了,再過十年,大概就要準備讓你我的小孩出國工作去了吧?當然這是危言聳聽了一點,只是要大富大貴,就不可能不去中國了。

先暫時做結,下次再繼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oudd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