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直接告訴各位,在台灣,人才是個假議題。

我們不能把普世價值所定義的人才,跟台灣需要的勞動人口結合在一起,我們應該要把人才這個廣義詞換個角度去理解,我們生活在台灣,自然要知道台灣需要怎樣的人才,從此我們才能知道對於台灣而言,什麼樣的人叫做人才。

首先,我們先來玩弄一下這個詞。

人才,跟創意,這兩個詞都會讓人想到一樣東西,就是錢。對於企業而言,人才就是能為它們賺錢的人,在這個前提下,你可以想像,企業應該以高薪去聘僱他們需要的人才,可是並沒有,我們在新聞上看到的,都是兩萬三萬的“人才”需求,如果一個對企業來說是人才的人,只值兩三萬,那這個人能幫企業賺多少?可想而知不多,不然為什麼企業給這麼少?真的是賺這麼少嗎,所以我才會說人才是個假議題,台灣需要的根本不是普世價值上的人才。在台灣,我們應該正名為人力。

台灣需要怎樣的人力?我們抹掉光環,看清楚事實。

這時候我們就要從最基本的數字來看,台灣有多少人?台灣有多少勞動人口?台灣有多少正在勞動的人口?台灣的產業趨勢變化?台灣的教育人口變化?台灣的生育率?這些數字會告訴我們許多東西,可以看出台灣的變化。

當老師好不好?

從民國80年到101年,台灣學校機構從6787成長到11495,其中幼稚園從2495間成長到6611間是最多的,國中從706間成長到740間,高中從177間成長到340間,職業學校從212間滑落到155間,專科從73間減少到14間,大學卻從21間成長到120間!這裡面國立大學從13間增加到46間,私立大學從8間增加到73間,私立大學成長了九倍。

在這裡面成長最多的是幼稚園。而高中成長一倍。相對的專科學校減少的數量並沒有太多,這表示後來家長都希望小孩要讀到高中職,所以高中值得學生人數有成長。

從帳面上看來,少子化的衝擊,受到最大影響的應該是幼稚園,再來是大學,幼稚園成長太多,理應會受到衝擊,但這也要看個幼稚園的經營方針,也許很多都是小班制。又因為新生兒總數都會填補到大學以前的學校,大學以後的會減少很多,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會想讀大學,這影響會非常大,幾年後大學倒閉裁減的問題會爆發出來,流浪教授會大量增加,這可能會是另一批的研究型人力出走和產業技術人才降價的機會。

來看看高中生數量好了,學校成長兩倍,學生人數也從80年的218061成長到101年的402638,這表示大部分家長還是希望小孩讀高中,這表示未來這幾年少子化會影響到的還是高職等學校,高中還不會被影響到。順帶一提,老師人數也從16711成長到37159,這表示一個老師應付的學生數量逐漸減少,可能少子化已經悄悄影響到高中老師就業的問題也說不定。

但最重要的是,新生兒呢?我這邊僅講一個數據就好了,2006年時,新生兒只剩20萬,從這數字看,短期內不用擔心高中學校是否會倒閉,因為可以作為高中生的人口還有六十萬,未來高中有可能會順應著十二年國教而增加,流浪教師的問題可以得到減緩。

注意,四十萬是三個年級的學生數量,所以平均一個年級只有13萬人左右的容量,而現在讀高中的學生,他們那一個年紀大約有三十萬人,三十萬裡面只有13萬的高中生,等到後來只剩二十萬後,依比例看,減少三分之一,也就是一個年級減少4.3萬人,總共少12.9萬高中生,高中難道不會倒?

幸運的是,有十二年國教,這如果讓當年度的小孩都必須得讀高中職的話,以目前的高中職狀況來說,應該就可以撐下去了。

這幾年的出生率基本上都維持在二十萬,你想想,一個年級約20萬的新生兒,在國民義務教育的大旗下,有60萬上限的小孩可以放到高中去,那還需要擔心學校整併嗎?說不定還要增設高中!未來高中增設的數量可能會更多,但這真的是好事嗎?但這不是我的重點。

從94年到101年的出生率大致維持在20萬左右,雖然99年很少,但這8年穩定的狀況,可能讓人可以安心一下,高中學校數量的問題不會太快發生,從減少的趨勢來看,只要國民12年義務教育不倒,那目前的狀況還可以安心。假設你現在當老師,那你還不用太擔心!

目前最危險的是大學,101年大學生有948678人,平均一個年級23萬人,但是新生兒從92年開始少於23萬人,所以最慢最慢大學營運產生困難的時間點是七年後,因為現在讀大學的人大概是85年生的,所以政府才會趕快推行外國學生讀台灣的大學的補助政策,“希望”可以幫助大學度過難關。

現在大一學生約為民國85年生,那時還有三十萬的出生人口,等到七年後輪到二十萬出生人口的年代,一次就減少三分之一,也就是大學生會減少31.3萬人。民國八十年讀大學的大學生有61萬人,那時大學只有50間,現在有120間,七年後減少31.3萬,表示大學生人數會減少到60萬左右,學校如果不倒個50間,大概會出問題的,倒50間學校,你想想是多可怕的事情,流出來的教職員會有多少?可以想象台灣高等教育七年後會完全不缺人吧?

順帶一提,80年的大學生只有22萬,碩士生19258,博士生4995,101年時,碩士成長了九倍,博士生成長了約六倍,大學生成長了約四倍多。

如果七年後外國學生補不了這大學真空,那大學就會開始倒閉整併,所以政府努力灑錢,希望吸引外國學生就讀。

但這是要靠舉債,哪天破產,只會更慘絕人寰而已。這會影響的層面尚且不論,雖然政府大刀縮減公務員人數可以達到節流,但實行的可能性不高,但如果政府預算不夠,對科技業的補助不夠,勢必會影響科技廠商的就業率,也許政府執迷不悟,十年後或是更久的二十年後就會看到政府宣告破產,無法再補助科技園區,科技園區的競爭優勢消失一大半,訂單轉國外,失業率飆高。所以未來還是從事科技業的人可能要小心一點,不信的話看看自己公司拿多少政府補助,不過奉勸大家轉行也不是我的重點。

好了,從教育機構的改變來看,大學以下的老師還不用擔心,大學以上的老師要開始擔心了,因為如果平均入學名額沒有減少的話,學生素質必然會下降,連帶的會漸漸影響大家對大學的觀感,大學是否將被迫改變所提供的“服務”,成為企業的附庸品,現在已經有不少末段大學成立產學合作班,希望靠著穩定就業來吸引學生就讀,但萬一這些產業出問題呢?那這些大學恐怕也難逃一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oudd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