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介意的話,可以忽略這半年的文章,畢竟我個人的私事對你們的人生一點幫助都沒有,當然想看了好玩也是無妨,不過想尋求比較有助益的文章,可以往前找。
- Aug 25 Tue 2009 21:25
[置頂文] 給新來的訪客
不介意的話,可以忽略這半年的文章,畢竟我個人的私事對你們的人生一點幫助都沒有,當然想看了好玩也是無妨,不過想尋求比較有助益的文章,可以往前找。
- Dec 24 Thu 2020 10:59
隨口聊聊:打開瓶蓋的困難
早上看到一則截圖,內容是,很多女性其實真的扭不開瓶蓋。這讓我想到比方說像是扭開瓶蓋、打開洋芋片包裝之類的事情,其實都很類似,技巧在於手指的力量。
通常打不開包裝,都會使盡力氣去打開,但其實都是把力氣用在肩膀了,真正用在手指的部分可能不到一半,不信的話,雙手撐著頭看螢幕一陣子,然後去打開一包洋芋片看看,你可能會發現你很難打開。
錯誤的施力點,會讓身體養成錯誤的習慣。像是聳肩駝背,久了之後你的施力點會整個跑掉,聳肩就是你力點轉移到肩膀,而且你既然會僵硬,就代表你習慣性會在那邊使力,很自然地當你用力時,你的力量注入到僵硬的部分會最多,你根本搞不懂為何你會打不開。
- Nov 12 Thu 2020 13:34
一個路人看路人看美國總統大選
標題就是寫得很不認真,其實就是我的一些感想而已,如果想知道我的立場,你可以把我看成這次比較偏川普的。
這次的大選蠻多奇妙的事情,有沒有舞弊我就不多說了,其實這交給美國的法院去判決就好了,首先我來講講我對自己的看法。基本上我什麼都不是,台灣人,沒有美國籍,我沒有投票權,我相信絕大多數台灣人也是如此,挺川普也好挺拜登也好,其實根本不影響美國大選。我認為,某些台灣人很支持川普,想幫川普說說話,這根本也沒什麼,難道幾個台灣人或是台灣人蠻多都幫川普說話的話,就會影響台灣的外交?我認為這也是不可能的,充其量就是路人看熱鬧而已。
但是,有很多路人就不是這樣了,這是我這次有感而發的原因。
- Oct 30 Fri 2020 15:09
朋友問我:最近在做什麼?這麼安靜
之前一個朋友問我怎麼最近這麼安靜,在做什麼。其實,最近是嘗試讓自己靜下來,好好推進一點事情。
聊天群
最近決定離開一些社群。比方,我之前退一個群,群裡面其實都是碎念,一些人在聊天而已,但我無聊就會看一下,把那紅點消除掉,都不知道是為了消除紅點還是為了跟上話題。某一天,社群出現一些特定的政治話題,和我的傾向相左,而這些話題又令我感到不舒服,好幾個月之後,我毅然決然退群。除了受到那些話題影響心情,跟上大家毫無意義的話題浪費了我許多時間與精力,那裡面只是充滿了嘲諷、頭腦僵硬、愛酸人的垃圾內容。
- Oct 06 Tue 2020 22:04
[讀書心得] 最高學以致用法
讀完這本書,不寫個心得,就真的白讀了。
「最高學以致用法」是一本專門強調「輸出」的書,人如果是一個情報處理的機器,那麼情報「輸入」之後,情報得「輸出」,這個「輸出」將能有效強化你的「輸入」效果。比方,你正在學習某一個方面的知識,你就是正在「輸入」,但你必然是希望你的「輸入」能夠盡可能的長久有效,這時候「輸出」就很重要了。
以我來說,我就是一個輸入很多,輸出很少的人,或者是,很容易「輸入」很多,但「輸出」不夠多。本書強調的就是「輸出」的好處,以及告訴你如何去「輸出」,比方讀書心得,就分成「以前」、「發現」和「TODO」三大段,先描述自己之前的狀況,看了書之後發現了什麼,接下來打算怎麼做,透過這樣的簡單範本,將你的壓力減低,無負擔的去「輸出」,比方我這個心得就是以此為範本的。
- Sep 30 Wed 2020 09:02
仇女症,又名厭女症
仇女的男生很多,但這症狀到底是怎麼來的呢?身為一個不負責任的觀察者,以下是我的觀察。
異性戀男生面對女生時,如果會緊張、不知所措,呆若木雞,其實就容易轉化成仇女。因為他們會討厭在女生面前不像自己的自己,然而又無能為力,更進一步而演化成討厭女生讓他們變成這樣,但他們畢竟是異性戀,不可能放棄和女生的相處,所以進一步變成討厭女生。
討厭不像自己的自己,討厭讓自己變得不像自己的那個人,感覺上一線之差而已,不知不覺之中就跨過去了。仇女程度的輕重,也反映出他們已經處於這種狀態中多久了。
- Sep 29 Tue 2020 22:47
抒發的必須性
終究不可能期待能夠有一個人可以跟你分享你的任何事情,所謂活在當下,某種程度上就是以當下的所見所聞為主,進行交流,比方說你跟失戀的朋友切換話題去談論尼采幹嘛?對方會覺得你莫名其妙。
一個人所含有的面向非常廣泛,即使是最無聊的人們,都無法彼此之間分享交流所有的面向,因此,人不應該對他人懷有期待,在適當的層面上去交流就可以了。
想到我自己近期覺得很棒的兩個人,他們的東西同樣不能完全分享出去,因此他們有粉絲、學生,這些人可以代替這一塊,讓他們發揮自己的能力分享自己的知識,這對他們來說是必要的。
- Oct 12 Thu 2017 11:37
學習的困難:缺乏即時反饋
最近看了泛科學這篇講減肥的文章,蠻有感觸的。裡面描述了減肥的困難處,以及解決的方法。內文說明主要困難點在於沒有及時的反饋機制。我辛苦的運動、控制飲食,可是沒有一個立即的反饋告訴我我瘦了,不論在減肥的哪一個階段,一旦缺乏反饋,就容易讓人放棄,這也是文章說明為何仿間這麼多快速減肥盛行的原因。
反過來說,學習、整理其實也差不多。學校教育中有許多考試,對於學習擅長的人來說,就是很好的反饋,學完了隔天考試,很快就可以看到自己學習的成果,但萬一都考不好,就會喪失這種學習的動力,不論如何,密集的考試就是對於學習最好的反饋。
但脫離學校之後,有許多事情是沒有這種反饋機制的,成人了就不會繼續學習,房間亂了不會整理,其實都是缺乏明確的反饋機制。針對反饋,有很多新的機制出現,這幾年算蠻風行的遊戲化機制就是一個,比較樸素的,像是清單、曼陀羅九宮格之類的,都可以算是這類型的機制。
- Sep 11 Mon 2017 10:42
[一日一廢文] 文言文課綱調整之我見
文言文的議題吵得很兇,不免除見到許多荒謬至極的言論,一個一個來看吧。
比方說最早看到的扯淡說法是,選了日本人寫的中文文章,這哪能算是中華文學呢?
如果說日本人寫的中文不是中文,也不能學,那麼台灣人學的英文,講的寫的英文也都不是英文,也不用學英文了。
- Aug 19 Sat 2017 16:42
[每日一廢文] 缺電就會讓GG離開台灣?
最近一坨人在吵說台灣缺電不用核電所以GG要離開台灣了,台灣要倒了,悲憤。這些說法的智商跟我看動物星球頻道的動物叫聲等級差不多。
一堆工廠都在台灣蓋好了,你以為要離開,全部都咻一聲飛去美國喔?這些機台要停止、打包、運送、檢驗、落地、重啟,要經過多久的時間?在這段時間GG早就倒了,根本智障,就算人家要過去,也是未來某些廠蓋在美國,現在的廠怎麼可能移動?流言裡面還傳說GG要自己蓋電廠,誒誒誒,自己都在講要蓋電廠,跟你民間缺不缺電有啥屁關係啊?
最近這停電,搞得一池春水混濁的很,會看到許多可笑的言論,在那邊嘲笑用愛發電的傢伙將會證明他們跟他們口中嘲笑的人是一樣的可笑,大家可以慢慢看。很多不是個咖的在那邊罵罵號,嘲笑人家用愛發電,呵呵,結果自己用嘴啟動核能,可以慢慢嘴,就跟那些用愛發電的人一起耍猴戲吧。
- Aug 02 Wed 2017 15:15
[每日一廢文] 對人的評價?
正苦思今天要寫什麼的時候,看到一篇很棒的文章,由於不想牽扯到任何正反評論上面去,所以我就不把詳細的內容貼過來了。
基本上那是一篇對於某人的評論,說這人很棒棒,管大企業,大概有幾點很棒棒的地方。
1. 某人一週七天每天工作15小時。
- Jul 31 Mon 2017 22:18
[每日一廢文] 似是而非的論點
之前曾經被人講過說,褪黑激素對小孩的重要性,說睡覺時要關燈,這樣小孩才能長得高,乍聽之下是有科學依據的,但綜合來說,不是那麼絕對的。
有很多東西都是某結果的成因之一,但不是唯一,而你往往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成因,每個成因的比重為何,所以當有人提出某一個成因很重要時,你往往會誤判這個是非常重要,但其實不是。
比方說褪黑激素,近代人的營養非常好,所以長得都比以前的人高,以前的人日落而息,照到的光一定比近代人少,但有長比較高嗎?這正證明了營養比褪黑激素還重要,除非你都不讓小孩睡覺。
- Jul 28 Fri 2017 08:21
[每日一廢文] 老人講的建議到底有沒有用?
最近看了很多老人提的建議,可是都沒什麼幫助,多半是說年輕人幹勁不夠、年輕人愛抱怨、年輕人沒國際觀之類的,順帶一提,為什麼這些人很愛抱怨年輕人很愛抱怨?(好繞口)
基本上這些建議,都是往改善的角度前進,可是能改善的人不需要提醒,能提醒的人不需要改善,不能改善的人提醒了也沒用,所以這些文章無解。
目前我自己常看的東西,多半都不會是建議,因為建議通常看了沒意義,都是已知的,這些建議多半和紀律、習慣養成、積極進取之類的概念連接在一起,這跟個人個個性比較有關聯,也不是什麼很新鮮的東西,所以不太會引起共鳴。
- Jul 27 Thu 2017 21:49
[每日一廢文] “年輕人要出國看看...” 給我的啟發
每天一醒來就會看到有各種"年輕人要多出去看看..."的文章,不論是新的舊的,大概不負責任的有八成都會提到去中國看看,然後這其中大概九成九都是說中國年輕人好有拼勁,要多去看看,台灣人不行啊。
這些文章通常來自於兩種人,一種是去中國的人,一種是看了去中國的寫的文章後有感而發的人,不管是哪種人,他們都只能說,出去看看吧,人家好有拼勁。
事實上,這些人不管看了多少都只會叫大家出去看看,再來就是說人家什麼好啊,什麼送貨超快啊,什麼教育體系好啊(這種多半見於歐洲系列的文章),可是都只是說個鳳毛麟角,背後很多東西都缺了。
- Apr 25 Tue 2017 15:26
快速筆記法的根本性謬誤
最近某個圈圈開始流行高速讀書法,號稱幾十分鐘讀完一本書並擷取精華,看著自己寫的筆記,看著看著就高潮了,然後大家彼此分享自己寫的東西。
有一個網路影評紅人,最近被提告,他的影片就是把一部電影講的跟每天起床吃飯洗澡睡覺一樣平淡無聊,結果不知道為什麼紅了?他把電影的劇情大綱很平白的描述出來,描述得好像我跑去花錢看的話就跟傻子沒兩樣,很妙的是很多人認為這種影評對他們有幫助,我是不知道說照那種描述法,這部電影還要看嗎?還值得看嗎?我去看我家路口的小狗啃骨頭都比較開心。
抽掉電影的各種效果編排、演員的演出、後製等等的心血,電影也沒什麼東西了,那些聲光、轉折、演員的演技,那些東西都抽掉之後呈現給你看的那毫無抑揚頓挫而且很有壓力的口白,你認為這對你有幫助?這就跟快速讀書一樣,你看別人抽掉文章內容的起承轉合、主張、推論,直接看結論,然後你認為這種東西對你有幫助,天知道這世界的書有一種東西叫做目錄,把目錄看一遍,你會獲得你想要的,那就跟快速讀書法的做法差不多,你去博客來網站把每本書的目錄看一遍,耶,我一天看完一千本書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