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2015/7/11
我把情緒性的字眼拿掉,大家自己看看要不要辦他們的卡。
- Jan 22 Thu 2015 16:11
中國信託:卡費都繳了還在催,一段悲悽的故事
- Dec 27 Sat 2014 11:33
[讀書淺談] 坐姿
坐姿,一直都是沒有在讀書的範圍內被好好討論的問題,我想就我這一陣子的反思來題共給大家一點建議,當然,太抽象或深入的就不談了。
讀書最佳的坐姿勢什麼?脊椎垂直中正,除了本身自然的S型彎曲外,不左右前後傾斜,手肘不要放於桌上,就算要放桌上,也要在不支撐住肩膀的情況下放桌上,不翹腳,腳自然落地,但不可懸空,大腿和椅面之間要微微留有空隙。
- Oct 09 Thu 2014 04:47
淺論快樂
在最近出版的新書"跳板學"第二章中提及各種對快樂的探討,他首先從一般人、學者對於快樂所給出的定義進行說明,然後轉向議論追求快樂是否是人生的全部,最後落在個在宗教與快樂之間的關係。書中對於快樂的定義可歸納至三個基本的方向:瞬間快樂、對自身過去未來的評估與期望以及內在深層意義的追求。
在探討快樂究竟是什麼的時候,結果上往往會發現快樂往往難以定義,書中引用了史努比作者曾經畫過的一段漫畫,它說,快樂就是有一隻溫暖的小狗。然而事實上這不是一種具體的真正解答,有些人並無法因此而快樂,但這描述了人對於生活中專注當下的真正意涵,真誠且專注的去感受當下,有助於提高自身對於快樂的感受,也就是在自身對於快樂個感受上的量化數值將可以提升。
- Oct 06 Mon 2014 20:49
我去東京三趟,看到的日本人
今年去了東京三次,每一次去都有一種新鮮感,而每一次我都更加好奇的觀察日本人,觀察這個奇特的民族。
台灣人都有一種強烈的信仰,就是,日本製的東西一定最棒,日本製的東西是有品質保證的。對於日本人,台灣人強烈的想法就是他們的工藝技術、他們的整潔與乾淨、他們的禮貌。但我去了三次之後,卻有不一樣的想法。
- Jul 20 Sun 2014 17:05
2014富士山開山第一日攻頂心得
我是個爬山的菜鳥,沒爬過500公尺以上的山,這是第一次挑戰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每個禮拜就爬兩次四百多的山而已,其他並沒有訓練,沒想到這次就立刻挑戰富士山,而且是富士山諸個登山道裡面最陡的富士宮口,雖然高度算高,但是直上直下,完全沒有平路。沒爬不知道,隨便亂看別人的心得,還以為都能從五合目其馬上去,應該不會太累,誰知道那可不是在講富士宮口這條路線,要爬的人自己要看一下你是爬哪條路線,不然參考別人的狀況也是不大準確的。
以下的心得都是以一個菜鳥的角度寫的,如果你是百岳高手當然不在此限。
- Jun 21 Sat 2014 18:00
形上與實證
今天,在山上健行時,看到路邊許多的說明牌,介紹各種植物與昆蟲,頓時有種感覺,不論是走到山上,還是在都市裡,對於昆蟲動物,我們唯一的吸收管道是電視、書本或是說明牌,而不再透過自己的手去接觸牠們。這不是一件全然的壞事,都市將人與自然分開的議題暫且不表,這個現象實際上隱含的問題是我們對於知識上的掌握,從實證派逐漸變成形上了。
我們可以單純透過書本、指示說明的牌子,來了解某種生物,更甚於,去接觸某種事物,而不是透過自己的實踐,這對於我們來說,是透過一種心理安慰,告訴自己我們因為時間不夠,很多東西只是走馬看花的過去,而不是實際的了解。這影響了我們對於知識的接觸,流於形而上,最後成了一種純粹的填鴨式教育的扭曲化行為,敷衍應付而已。
- Jun 17 Tue 2014 21:50
文筆真的很重要
- May 14 Wed 2014 23:24
小眾,其實不小:產業利基所在之處
在小眾,其實不小,這本書裡面,他將企業對於自己消費者的企求,與小型特殊取向的生意模式做出比較,描述出大企業汲汲營營於自己的消費族群,卻不得要領的現象,與蓬勃發展的小眾,兩相比較,彰顯出小眾的效力。
事實上,小眾本身就是市場較小的東西,相較於大型企業,小眾產業足以靠小型市場而活,這也是他們本身小而美、小而精的原因。因為小,所以成本小,自然不需要企求大多數消費者的注目也可以存活,甚或蓬勃發展。書中舉到GAP作為例子,但這要注意,Gap本身的起源,就是透過鎖定特殊需求的世代,或者說,被特定世代所注目,所以才得以發展,但當發展到了某種規模後,自然不能光靠原先小眾的規模就得以繼續發展,對於規模夠大的企業來說,不能發展等同死亡,所以焦點自然會漸漸的模糊,變成希望吸引大多數人的目光。
- May 05 Mon 2014 22:26
台灣人,割捨不去的大國心態
最近讀了范疇的新書:與中國無關。可以說是讓他的觀念給從頭到尾給徹底洗了一遍,全身舒爽。與中國無關,顧名思義,就是台灣的一切,不應該和中國聯想在一起。
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時常看到有人轉貼帝王學相關的東西,也常會聽到把馬邦伯比做晉惠帝,我們叫那些人作為官,而我們是民,官民,就是大中國思維下的遺物。
- Apr 27 Sun 2014 11:18
[邏輯問題] 馬蘇會之我見 - 同一天的監督條例辯論
標題很無聊,我主要想講一下馬蘇會和同一天的兩岸監督條例辯論這兩件事的一些共通處。
我看完馬蘇會後,事實上我從一半才開始看,我覺得拼命反駁的馬卡茸比起電火球更像是在野黨,兩人到最後變成兩個在野黨在吵架,完全看不出來任何的高度。
- Apr 13 Sun 2014 18:13
太陽花學運番外篇:黑白對立
太陽花學運是所謂的黑衫軍,這幾年台灣的社會運動很喜歡穿同顏色的衣服,象徵同一國,從最早的紅衫軍開始,一路到最新最潮的黑衫軍,都承襲此種風格。
然而,白狼帶了一批人自稱為白衫軍,不知是由於白狼的白還是為求顏色對立才叫做白衫軍,總之有一群人穿了白衣,也出來抗議。其實這相當有趣,以前都是民眾去對政府進行抗議,很少會有這種外圍打手也組一團進來坦,而且還剛好用了白色,很明顯是打對台?好險紅杉軍已經用了,不然對方難不成要組一團綠衫軍?那會有人肯戴綠帽呢?
- Apr 01 Tue 2014 21:39
服貿的爭論
對於服貿這個議題,從中可以看出來台灣這個社會目前大多數人的素質為何,主要的正反兩方,學生和政府,他們論點不同,以及旁邊各自支持的人馬,各自選擇性的聆聽。在服貿這個議題上的毫無交集顯示出了目前社會整體的素質。
首先,學生提出的論點是什麼?反黑箱服貿,以及建立兩岸條例監督機制。後來反黑箱好像改成退回服貿,所以看起來好像有三個要求。不過不管是幾個,其實對於服貿本身,大家就各有不同詮釋了。
- Feb 23 Sun 2014 11:52
感情世界有許多的週期性呢
有一陣子會看看兩性的各種論壇,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以前有人說,暑假過後會有墮胎潮,但感情其實也有分手潮,而且不同的時間點有不同原因的分手潮。
升大學的高中情侶,往往會在十月到十二月分手
- Feb 23 Sun 2014 11:36
到底有沒有必要開快車?
很多人上下班,都會開快車,下班時歸心似箭,這可以理解,但是上班為了怕遲到,開快車,就是希望可以早一點到,但這真的有必要嗎?
以我自己的例子來說,之前上班的距離大概是九公里,如果時速騎到90 km/hr,大概六分鐘就到了。實際上呢?每天上班很塞,所以大概都要花30分鐘,換算成平均時速大概是18 km/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