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討論過這個主題很多次,現在我想補充更多的想法。

大部分的書、老師都會跟學生說:不會要問,不要不問。但我個人認為這是不夠的,問問題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沒有錯,但事實上影響的不僅僅只是如此,這可能會養成一種習慣,習於求助他人。

爆漫王裡面曾畫過一個劇情,有個敵手漫畫家,會在網路上徵求大家的想法,來幫助他完成一部作品,通常大家出謀劃策的結果只是添加多部作品的橋段到裡面去而已,單純只是問他人問題的話,就會變成一面倒的接受他人想法,作品就無法充滿個人特色,也無法獨立而吸引人。以漫畫的角度來說,充斥着經典橋段與表現守法的作品最多是一部中規中矩的優秀作品,而不會成為大賣的頂尖作品,模範生並不是充滿爆發性能量的天才,唯有豐富的個人特色才能讓自己的漫畫作品更顯突出,而這就是這個敵人的問題所在。

當我們習慣去問別人問題,我們會變得習於接受他人的想法,因此我主張,問問題之前自己要先想過,而問問題最好是有互相討論的根基所在,才能互相碰撞,激起火花,這才是更好的問問題的手法,而不單純只是得到他人的解答,若能得到超乎兩人能力以上的解答,這才是最好的問問題的過程。

然而不問問題,只憑自己解答,固然有許多的意義所在,比方說培養自己解答品味,但我們也要去思索一番問問題的醍醐味所在。

問問題有一個很重要的價值,就是表達。事實上,問問題的過程中,讓對方聽懂你的問題,並且能回答你的問題,是一種挑戰,問問題是一種表達,也是一種“語言”,練習建立可與他人互相理解的平台,增加與他人溝通能力的做法。在自己的心中建立一個問題,是屬於尋找問題的一種練習,自己要能評估自己提出的問題的價值,這也是一種練習,但客觀地評價往往很難獨自做到,如果有好朋友可以一起討論,你比較能從朋友的口中感受到你問的問題有沒有價值。

提出問題,尤其是對他人提出問題,是一件極其困難又難以預料的事情。你必須要能承受他人的批評,接受他人的想法,理解他人的說法,甚至是處理自己的情緒,並試圖去處理討論的過程,更重要的是,要讓對方理解你的意思,你必須要有諸多能力才能完成一次問題的討論,在不斷地闡述自己說法的過程中,也能更加離清自己的想法是否有問題,也或許更能清楚明白自己的盲點,這是一種被動的強迫,在這種情況下,或許會激盪出更多的火花。

聰明的人往往可以靠自己獲得解答,也可能因此缺乏和他人的互動,也叫無法理解一般人的想法和概念,因此對於一般人的問題較無法感同身受,如果是這樣子的聰明人全湊在一起,可能也無法發揮加乘的效果,五個聰明人只能發揮五個離散的個體的效果,但如果是能彼此討論的五個人,這五個人就能發揮超過五個人的效果,彼此討論的激盪火花可能會激發超越個別能力的解答(但可能也不會)。

因此,我建議想要提問題的人,自己先想,得到解答後再去問別人,試著討論出解答,雖然這可能會流於希望對方贊成自己心中的答案而變成一場紛爭,如果會這樣,那我建議你下一個問題去找人討論,多多重復這樣的練習,才不會讓自己成為一個關在象牙塔裡面的個體,而能學習到與他人互相交流,建立溝通和合作的能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oudd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