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眾,其實不小,這本書裡面,他將企業對於自己消費者的企求,與小型特殊取向的生意模式做出比較,描述出大企業汲汲營營於自己的消費族群,卻不得要領的現象,與蓬勃發展的小眾,兩相比較,彰顯出小眾的效力。

事實上,小眾本身就是市場較小的東西,相較於大型企業,小眾產業足以靠小型市場而活,這也是他們本身小而美、小而精的原因。因為小,所以成本小,自然不需要企求大多數消費者的注目也可以存活,甚或蓬勃發展。書中舉到GAP作為例子,但這要注意,Gap本身的起源,就是透過鎖定特殊需求的世代,或者說,被特定世代所注目,所以才得以發展,但當發展到了某種規模後,自然不能光靠原先小眾的規模就得以繼續發展,對於規模夠大的企業來說,不能發展等同死亡,所以焦點自然會漸漸的模糊,變成希望吸引大多數人的目光。

除此之外,許多個人的創業者,卻試圖模仿大企業的作法,希望吸引大多數人來,但這往往不敵大型企業的多樣性。大型賣場發展後,許多小型雜貨店就倒閉了,由此可見一番。小型的個人服飾店不容易在多樣性上跟大型服飾店相提並論,因此若不鎖定特殊族群,實難存活。小眾,其實就是最初發展的利基所在。

小眾是否不小,絕對是和企業本身的規模有關,大型企業本來就需要更大的市場,因此不難想像大型企業本來就會因此而模糊失焦,但做到倒閉,恐怕不完全是因為失去的原有客群所至,恐怕繼續鎖定原有客群也只是減緩倒閉的時間,或許跟那些因為大型賣場而倒閉的小店一樣,只是時代不需要他們了。

街上總有許多潮牌服飾店,這些店汰換率也不是很低,而且往往的群聚在一起,通常不同的潮牌店會賣不同的潮牌,而他們群聚於一起,猶如一種大型販售店,只是表面上是零散的罷了。若你把這些店規模看的大一點,你會發現不管他們鎖定的群族有多特定,總是會經營不善而倒閉,除了本身經營手法之外,再來就是這些小眾族群是否能夠支撐該店家罷了,支撐不了的店家就會倒閉,或者他們可以選擇多賣幾種潮排服飾,以爭取更多的客源,而這就跟大企業的作法一樣,他們面對原有可群無法支撐的窘境,就只能從多樣性下手,而多項性可能會模糊了本身的特色,萬一他們自以為的多樣性無法爭取到夠多的客源以補償流失的基本客源,下場就是倒閉。從此你可以看得出來,其實不能完全將大企業的倒閉歸咎於單純客源取向模糊一件事情罷了。

客群,只有能否支撐的問題,小絕對不是問題,小的夠大,那企業就能經營,小的不夠大,那就只能選擇倒閉。經營生意時絕對要思考到自己的利基點,以及在經營方向轉換時,利基點的消長和其他客源的鄉長能否讓你成功或是失敗罷了。

總而言之,這本書有不少有趣的省思,故事性也很足夠,他由非主流的層面描述了企業發展過程的一種性質,對於創業者或創八者來說,絕對是思索自己事業的一個重要參考點,但並不夠全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oudd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